课程与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管理文件 >> 课程与专业建设 >> 正文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方案(试行) 武科大教〔2007〕67号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9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一、评价目的

为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方案》。

二、评价对象

我校所有本科专业。

三、评价的原则

1、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2、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把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把教学过程作为专业建设的保证,把教学效果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进行综合评价。

3、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按照评价标准,在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地使评价标准趋于定量化、科学化,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4、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四、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3项、观测点23项(黑体字为重要项目,共11项);具体见附件: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五、评价方法及结论

1、专业评价按观测点分别评出相应等级。观测点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2、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 18,C≤ 3(其中重要项目A≥ 9,C≤ 1),D=0,特色鲜明。

良好:A+B≥ 18,D≤ 1(其中重要项目A+B≥ 9,D=0),有特色项目。

合格:D≤ 3(其中重要项目D≤ 1)

3、特色(品牌)专业必须达到优秀标准;新办专业必须达到合格标准;其它专业必须达到良好标准。

六、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A

C

1.目标和措施

1.1

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

1.1.1

专业设置

设置合理、规范,符合社会需要;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定位准确。

专业设置较为合理、规范,有一定学科基础。

1.1.2

发展规划与举措

专业方向明确,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有专业发展规划与措施。

2.专业基础条件

2.1

教学基础设施

2.1.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帐卡物一致;设备完好率、利用率高;实验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较好作用。

实验室管理制度基本齐全,帐卡物基本一致;实验设备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1.2

教学实习基地

有1-2个以上校级实习基地及若干院级实习基地,能很好的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2..2

图书资料

2.2.1

图书资料

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查阅率高。

专业图书资料能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3.师资队伍

3.1

队伍结构与素质

3.1.1

师资状况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50%,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近三年为本科生授课达100%;符合岗位教师资格的教师≥95%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30-40%,55岁以下的高职称教师近三年为本科生授课达95%;符合岗位教师资格的教师≥85%

3.1.2

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

有专业师资培养、引进、使用的计划与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有专业师资培养建设计划。

3.2

教学与学术水平

3.2.1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高,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人数比例≥70%;近三年人均发表研究论文1/2篇以上;有学术专著或教材;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科研互促共进。

教学质量有保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人数比例30-40%;近三年人均发表研究论文1/4篇以上;能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4.教学改革与建设

4.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1.1

培养方案与执行

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执行情况好。

培养方案基本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执行情况较好。

4.教学改革与建设

4.2

课程建设

4.2.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规划合理、可行;有校级及以上立项建设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均能开设;双语教学课效果好。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双语教学课程。

4.2.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反映最新学科知识;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能基本反映最新学科知识,基本符合学科体系,有益培养目标的实现。

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包括考试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4.3

实践教学

4.3.1

实验教学

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实验开出率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 实验室开放效果好。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验开出率≥9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50%。

4.3.2

实习与实践

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实习大纲与计划齐备,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管理到位;实习档案材料完备,成绩考核规范,效果好。

基本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实习大纲与计划齐全,时间基本有保证,措施得力;实习报告日志较完备,成绩考核较规范。

4.3.3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结合实际。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全面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无重复选题;论文(设计)规范,总体质量高。

选题结合实际。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论文(设计)规范,总体质量较高。

5.人才培养质量

5.1

教风与学风

5.1.1

教师风范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从严执教,教风优良,学生普遍反映好,无教学事故发生。

教师履行岗位责任,学生反映较好,无严重教学事故发生。

5.1.2

学习风气

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建设,调动学习积极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有优良学风建设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5.2

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

5.2.1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

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社团活动;有学生获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科技成果等奖项和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有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社团活动;有学生获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科技成果等奖。

5.人才培养质量

5.3

社会声誉

5.3.1

学生满意度

近三年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反映良好;CET4/6级通过率、考研率、计算机等级考试、就业率等较高;学生对该专业满意。

近三年的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反映较好;学生对该专业比较满意度。

5.3.2

培养质量综合评估

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80%,流向合理,能很好地体现服务面向。

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60-70%;流向基本合理。

6.示范辐射作用

6.1

教学资源共享

6.1

实验室开放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专业实验室面向本校其他院系学生开放;面向其他院系开设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有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的计划和措施。

7.专业特色和优势

7.1

专业特色和优势

7.1

专业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