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教学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开展2021年度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课程类型及数量
1.课程类型范围。申报课程范围为列入我校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申报的课程类型为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五类:
(1)线上课程。主要指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含“楚课联盟”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慕课,突出优质、开放、共享。
(2)线下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5)社会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但不含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实训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课程应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应深入基层完成,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2.计划认定门数。本次拟认定不超过40门课程,具体见下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计划认定门数
(限额)
|
1
| 线上课程
| 10
|
2
| 线下课程
| 10
|
3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10
|
4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5
|
5
| 社会实践课程
| 5
|
合计
| 40
|
每个学院每类课程申报门数不超过2门。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申报课程必须符合“武科大教发〔2020〕49号”文件中关于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7个方面要求。
2.截至2021年8月31日,申报课程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每门课程根据开设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课程开设信息、学期等一致。
3.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教师,原则上应为专任教师;课程负责人应为本专业专家、名师或骨干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青年骨干教师可不受此职称限制),具有2年及以上本科课程主讲经历。每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
4.申报课程选用的主讲教材符合教育部和我校教材选用规定,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申报课程必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5.各教学单位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按照申报要求,规范遴选工作程序,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择优推荐、宁缺毋滥,确保课程质量。一旦发现有课程相关信息、数据造假等行为,将立即终止该课程申报推荐资格。
(二)其他相关要求
1.除以上基本要求外,申报线上一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还需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线上一流课程
①截至2021年8月31日,申报课程须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含“楚课联盟”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慕课。申报课程开设平台为境外平台的,须先在国内公开课程平台完成至少一期教学活动。
②申报课程名称、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主要开课平台显示情况一致,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须是武汉科技大学。
③不具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的课程,如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无完整教学过程及教学条件或在主要开课平台无法正常显示完整内容及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得申报。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①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应为本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符合“教高厅〔2017〕4号”文要求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研发技术、开放运行模式、实验教学队伍、实验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效果等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同时,还应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在推进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训练、社会应用相结合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前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和专业教学需求。
②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应是面向实验教学培养目标,针对实物实验安全性差、难以实现、成本高昂、时空限制等方面原因不便开展的实验教学任务。申报项目应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且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原则上不少于两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应用。
③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课程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实验项目,且保持链接畅通;应确保所承诺的并发数以内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2.不得申报的情形:
(1)已获认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含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或以该课程继续申报其他类型一流课程的。
(2)申报课程负责人及主要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的。
(3)申报教学单位在政治审查时发现申报课程内容存在涉密、思想性、科学性问题,或有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内容问题的。
(4)申报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及主要团队成员所申报课程学生评教低于全校平均分的。
3.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课程,原则上优先推荐:
(1)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2)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高水平课程。
(3)应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优质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
(4)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系列活动实施开展的社会实践课程。
(5)“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作为负责人主要讲授的课程。
(6)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所属课程。
(7)依托“楚课联盟”平台上线课程开展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三、申报材料
1.申报汇总表。《2021年度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汇总表》(附件1)Excel版,文件命名格式为“××学院(或单位名称)2021年度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汇总表”。
2.申报书及支撑材料。申报书格式模板见附件2-附件6,有关支撑材料等附件与申报书一起制成1个PDF文件。文件命名格式为“××学院(或单位名称)-课程名-申报书”。
3.视频材料。申报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负责人须提供10分钟“说课”视频,MP4格式(具体要求见申报书),文件命名格式为“××学院(或单位名称)-课程名-说课视频.mp4”;申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须提供课程简介视频、教学引导视频(具体要求见附件5的附件),文件命名格式为“××学院(或单位名称)-课程名-简介视频.mp4”。视频文件单个大小不得超过2GB。
四、申报办法
1.课程团队向所在学院(教学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上述申报材料,各教学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于2021年11月1日下午5:30前报教务处,逾期不予受理。
2.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的课程进行初评后,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批准确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
教务处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
易老师(虚拟仿真课程),联系电话:********。
附件:
| 1.
| 2021年度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汇总表
|
| 2.
|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书(线上课程)
|
| 3.
|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书(线下课程)
|
| 4.
|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 5.
|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 6.
|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书(社会实践课程)
|
(以上附件不印发纸质版,请点击此处下载:通知及其附件.zip)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
2021年10月11日